省級新僑雙創基地吸引海歸創業人才
今年暑期,24歲的劉剛從澳大利亞回到株洲,在打聽、走訪了長株潭地區多個眾創空間后,他和同學一起找到位于動力谷自主創新園的啟迪之星(株洲),咨詢創業的事情。吸引他的原因,是這里不久前獲評湖南省新僑創新創業基地。這讓海歸的劉剛,感受到親切。
“我們想做個APP,是輕松解讀法律法典方向的。”劉剛和啟迪之星(株洲)負責人之一廖軼卿聊起想法。
廖軼卿覺得,這是國內創業者可以探索的方向,以案例的形式去解讀法律。
深入交流數次后,廖軼卿邀請團隊導師和眾創空間的其他創業者開會,讓更多專業、不同角度的聲音來探討項目是否值得孵化。“與會人員中,華僑或僑眷身份的創業者占了一半以上,能提供更多的市場經驗。如果決定孵化,便有規范化的入駐和幫扶措施了。”
廖軼卿說,雖然運營團隊到眾創空間才一年多的時間,但啟迪之星(株洲)已成功孵化項目31個。這其中,19家項目的創業者或團隊具有華僑華人、海歸、港澳臺背景,包括手之聲的創始人陳斌。
專業孵化能力助力創業團隊騰飛
廖軼卿介紹,眾創空間作為“軌道交通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”,由國內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創新創業孵化器啟迪之星負責運營管理。背靠中國動力谷和軌道交通的實力與資源,啟迪之星(株洲)的愿景是要讓入駐企業安心搭乘啟迪之星“創新高鐵”,為創業團隊提供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對接與整合、同行業合作等方面的深度服務。
在手之聲APP成功面世后,啟迪之星(株洲)又與手之聲團隊聯手打造了中國動力谷無障礙創新創業服務基地。手之聲CTO牟中強說,目前,該項目已正式啟動。“我們重點引進和服務殘障人士創辦的企業和創業項目,通過引入專業化團隊、各類產業資源和社會資源,為殘障朋友們打造綜合性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,切實地享受到國家的各項補貼和扶持政策,解決創業中的難題。”
在每個項目從小苗長成大樹,最終成為森林的進程中,啟迪之星(株洲)還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。廖軼卿稱:“我們依靠建立孵化服務、創業培訓、開放平臺、天使投資‘四位一體’的孵化模式,要把株洲的啟迪之星打造成科技服務業的標桿企業。”
作者:譚昕吾 劉雅韻 龍翔
責編:殷娜娜
來源:株洲天元區融媒體中心
評論